为什么要执行监护人制度?
我不太明白监护人制度存在的意义。身边有些有监护人的人,感觉有和没有监护人好像也没太大区别。我就想知道法律设立监护人制度到底是为啥,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展开


监护人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法律规定由特定的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制度。之所以要执行监护人制度,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首先,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角度来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比如八周岁以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他们在认知、判断和自我保护等方面存在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这意味着监护人可以替被监护人进行一些重要的决策,保障他们的生活、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权益。例如,未成年人在生病时,监护人可以带其就医并决定治疗方案;在涉及财产方面,监护人可以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防止财产被他人侵害或者被不合理使用。 其次,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讲。如果没有监护人制度,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能会做出一些对自己或他人不利的行为,从而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有了监护人制度,监护人有义务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和管理,约束他们的行为。当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这就促使监护人更加谨慎地履行监护职责,减少因被监护人的不当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再者,监护人制度有助于明确责任和义务。通过法律规定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在涉及被监护人的事务中有章可循。当出现监护纠纷或者被监护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法律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明确的依据,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