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杀人犯为什么不应该被释放?

我不太理解,杀人犯明明犯了很严重的罪,可有时候会听到关于杀人犯被释放的讨论。我就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来讲,为什么杀人犯通常不应该被释放呢?这里面有啥依据和道理呀?
展开 view-more
  • #杀人犯罪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杀人犯通常不应该被释放,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法律考量和依据。首先,我们要明确故意杀人罪的概念。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而生命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从这条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对于故意杀人这种犯罪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给予了非常严厉的刑罚。 之所以杀人犯通常不应该被释放,主要是基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考虑。杀人犯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果轻易将其释放,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法律公正性的质疑,也难以安抚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此外,对杀人犯进行监禁和惩罚,也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可以警示社会上其他人不要轻易触犯法律。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杀人犯可能会获得释放,比如经过法定的减刑、假释程序。但这些程序都有严格的条件和限制。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然而,对于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进一步体现了法律对于杀人犯这类严重犯罪分子的谨慎态度,确保其释放不会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