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买有安置房的小区呢?


购买有安置房的小区并非绝对不能买,但存在一些因素可能让部分人有所顾虑。 首先,从产权方面来看,有些安置房的产权可能不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相关规定,完整的产权意味着业主对房屋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然而,部分安置房可能在一定期限内限制交易,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安置房在取得房产证后一定年限(通常为5年)才能上市交易。在限制交易期内签订的买卖合同可能存在效力瑕疵。如果购房者在限制期内购买了这类安置房,一旦发生纠纷,其权益可能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其次,土地性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安置房所占用的土地是划拨性质,而不是出让性质。根据土地管理相关法规,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需要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经批准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这就意味着购房者可能需要额外支付一笔费用来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增加购房成本。 再者,物业管理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安置房的住户构成相对复杂,部分住户可能对物业管理费用的缴纳意识不强,这可能导致小区整体的物业管理水平受到影响。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中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约定提供服务,业主有按时缴纳物业费的义务。如果小区内部分业主不履行缴费义务,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区的物业服务质量,进而影响房屋的居住价值和市场价值。 最后,房屋质量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虽然安置房的建设也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如果购房者购买到存在质量问题的房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在保修期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维修责任,但维权过程可能较为繁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