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没有财产会导致强制执行失败吗?
在进行法律强制执行程序后,发现对方好像没有什么财产可供执行,很担心最后拿不到应得的权益,想知道这种没财产的状况是不是就意味着强制执行肯定失败了,想了解具体法律规定和应对办法。
展开


在强制执行程序中,对方没有财产并不必然导致强制执行失败。 首先,当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执行财产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通常会裁定中止执行。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暂时停下执行程序,但不是就此不管了。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了执行能力,也就是有财产了,执行申请人可以随时申请恢复执行,而且这个申请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远不会过期。例如《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裁定中止执行,其中就包括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 其次,即使被执行人当下没有财产,法院还有其他手段。法院可以将被申请执行人录入失信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和乘坐高铁等。这会对被执行人的生活和信誉产生很大影响,促使他们想办法履行义务。比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一等座,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等。 另外,如果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是故意转移财产,造成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执行法院可以对其处以罚款和拘留,并强制追回被转移的财产用以执行。而且,如果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后,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对方同意调解并达成执行和解,那么执行款也有可能较快拿到。 相关概念: 中止执行:就是在执行过程中,因为一些特定原因,法院决定暂时停止执行程序,等原因消除后再继续执行。 失信名单:即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列入这个名单的人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目的是督促其履行法律义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的犯罪。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