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诈骗钱款退赃了是否还会判刑?


当涉及到将诈骗钱款退赃后是否还会被判刑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依据法律来进行分析。 首先,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表明,只要实施了诈骗行为且达到了法律规定的定罪标准,就构成了诈骗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然而,主动退赃是一种在司法实践中被认可的从轻处罚情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情形,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也就是说,如果诈骗的数额相对较小,并且在一审宣判前主动退还了全部赃款,同时认罪态度良好,悔罪表现明显,那么有可能不被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但是,如果诈骗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即使退赃,也并不意味着就不会被判刑。退赃只是可以作为从轻量刑的一个因素。法官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比如,诈骗行为导致被害人生活陷入困境、精神受到严重伤害等,即使退赃,也可能因为犯罪情节恶劣而被判刑,不过在量刑时会适当从轻。 综上所述,将诈骗钱款退赃后仍有可能被判刑,具体要根据诈骗的数额、情节以及退赃等多方面情况来确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杜绝任何违法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