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诉老赖,欠款就真的要不回来了吗


不起诉老赖,欠款不一定就无法要回,但确实会增加要不回的风险。 首先,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老赖是较为可靠和有效的方式。《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需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原告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且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一旦起诉并胜诉,若老赖不履行判决,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强制老赖还款。 然而,不起诉老赖也存在要回欠款的可能。在不起诉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直接与老赖协商,若对方良心发现或有还款意愿,可能直接归还欠款。也可以找中间人进行协调,促使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另外,具有相应资格的债权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向有权管辖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前提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复杂的债务纷争,且支付令能够有效地传达至债务人手中。 不过,不起诉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比如可能错过诉讼时效,《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一旦超过,债务人提出时效抗辩,债权人可能丧失胜诉权。而且时间拖得越久,老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可能性越大,到时候即便想起诉,也可能面临无财产可执行的局面。 总之,不起诉老赖不意味着欠款一定无法要回,但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降低风险,在老赖拒绝还款的情况下,起诉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途径。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简单说就是法律规定债权人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权利的一个时间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债权人的权利能得到法律支持,超过这个期限,债务人如果提出时效抗辩,债权人可能就没办法让法院支持自己让对方还钱的要求了。 支付令:是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如果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支付令就会产生法律效力,债权人可以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