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期内工伤如何赔偿?


在了解见习期内工伤怎么赔偿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见习期”和“工伤”这两个概念。见习期通常是针对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需要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的一种制度,它一般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而工伤,指的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不管是在见习期还是正式工作期间,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情形,都应当认定为工伤。 当见习期员工发生工伤后,赔偿的流程如下:首先,用人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若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确定为工伤后,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它是确定赔偿标准的重要依据。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关于赔偿标准,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赔偿项目和金额。例如,造成一般伤害(未达到残疾)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等。造成伤残的赔偿项目除了上述一般伤害的赔偿项目外,还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例,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以此类推,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此外,如果用人单位依法为见习期员工缴纳了工伤保险费,那么大部分的赔偿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后由用人单位偿还。 总之,见习期内员工遭遇工伤,其合法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员工及其家属要及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保能够获得应有的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