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发生工伤怎么办?
当遇到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发生工伤的情况时,不用过于担忧,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法律知识及处理办法。
首先,我们来明确“工伤”这一概念。工伤,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工作原因受到的身体伤害或者患上的职业病。它体现了劳动者为了工作付出,在工作环境中遭遇不利情况而受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而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本质上也是因工作需要进行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况,就属于工伤范畴。
对于责任主体的问题,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其中就包括“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 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的,指派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所以,一般情况下,指派单位要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在处理工伤的具体流程上,发生工伤后,职工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此来确定伤残等级等情况,进而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等规定来确定具体的赔偿项目和金额。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等。不同的伤残等级,赔偿标准也有所不同。总之,在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发生工伤后,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累犯取保候审后坐牢的几率大吗?
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该如何获得赔偿?
房子拆迁安置费一般是多少?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重整延期公告是利好还是利空?
拖欠工程款找哪个部门最好?
新购资产的折旧日期是怎样规定的?
如何办理解除海关监管手续?
物业费违约金是否合法?
纸质承兑骑缝章盖错了是否需要上家说明?
劳动保护费是否属于人工成本?
儿童第一次办理身份证需要什么材料?
亲属关系公证需要哪些材料?
拍卖属于哪种行业分类?
合作社成员需要承担风险吗?
女性骑摩托车首次醉驾会坐牢吗?
非机动车撞人后应该如何进行赔偿?
离婚时财产该如何分配?
小产权房拆迁怎么补偿?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