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解析

  • #医疗过错
  • #司法鉴定
  • #重庆规则
  • #鉴定程序
  • #法律建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本文深入解析重庆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阐述其制定目的、适用范围等。结合实际案例说明规则应用,引用相关条文解读要点,并为相关方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此领域法律规定。

一、重庆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概述

重庆出台的《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试行)》旨在规范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活动,保证鉴定质量,实现鉴定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该规则适用于重庆市从事医疗过错鉴定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及其鉴定活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需接受国家、社会和委托方、当事人的监督。

二、规则具体内容解读

(一)鉴定原则

遵循科学、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是重庆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核心要求。科学原则要求鉴定过程必须依据医学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例如在判断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时,要依据医学上的因果关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客观原则强调鉴定人应基于客观事实进行鉴定,不受主观偏见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独立原则保障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鉴定活动中独立行使鉴定权,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公正原则则要求鉴定人对待双方当事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二)鉴定程序

  1. 委托程序:鉴定的委托应当由具备法定资质的机构或个人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比如在医疗纠纷诉讼中,一般由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2. 受理程序:鉴定机构在收到委托后,要对委托事项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若符合条件,则予以受理,并与委托方签订鉴定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 鉴定实施程序:鉴定人在实施鉴定时,要详细了解案件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等。同时,鉴定人可能会根据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询问相关人员等。例如,在某起医疗纠纷案件中,鉴定人通过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医院在手术前的检查环节存在疏漏,未对患者的某项重要指标进行检测,这可能与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存在因果关系。

(三)鉴定标准

鉴定医疗过错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例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如果医疗机构超出核准范围进行诊疗,就可能被认定存在医疗过错。

三、实际案例分析

在重庆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例:患者李某因腹部疼痛到某医院就诊,医院初步诊断为阑尾炎,并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李某的疼痛症状并未缓解,反而加重。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李某的疼痛是由肠道肿瘤引起的,而医院在术前检查中未能准确诊断出肿瘤。李某认为医院存在医疗过错,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鉴定机构受理后,按照重庆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进行了鉴定。鉴定人首先审查了医院的病历资料,发现医院在术前检查中未进行全面的腹部CT扫描,仅依据简单的体格检查和B超结果就做出了阑尾炎的诊断,违反了诊疗护理规范。其次,鉴定人分析了医院的手术操作过程,认为手术过程符合操作规范。最后,鉴定人根据鉴定标准和相关医学知识,认定医院在术前诊断环节存在医疗过错,该过错与李某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法院根据鉴定结果,判决医院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法律建议

(一)患者及家属方面

  1. 及时封存和复印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是医疗过错鉴定的重要依据,患者及家属应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及时向医院提出封存病历的要求,并复印客观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等。
  2. 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在申请医疗过错鉴定时,要选择具备法定资质、信誉良好的鉴定机构,以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 积极配合鉴定工作:患者及家属应如实向鉴定人陈述病情和治疗经过,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配合鉴定人进行身体检查等工作。

(二)医疗机构方面

  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医疗过错的发生。
  2. 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是医疗机构的重要档案,应妥善保管,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3. 积极应对医疗纠纷: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主动承担责任,配合鉴定工作,避免矛盾激化。

总之,重庆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为规范医疗过错鉴定活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导。无论是患者及家属还是医疗机构,都应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则,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