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医患纠纷时有发生,而医疗事故过错鉴定对于明确责任、维护双方合法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进行2024医疗事故过错鉴定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复印医疗材料时患者须在场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及复制病历等资料,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且复印过程应当有患者在场。例如,在某起医疗纠纷案件中,患者家属在未通知院方且患者本人不在场的情况下,私自复印了部分病历资料。后来在鉴定过程中,院方对这些病历资料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导致鉴定程序一度受阻。因此,患者或家属在复印材料时务必按照规定,确保患者在场,以保障复印材料的法律效力。
明确可复印与不可复印的病历材料范围
- 可复印材料:患者可以复印或复制的材料有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客观病历资料。比如,在一次医疗纠纷中,患者依据复印的手术同意书和手术记录单,发现手术过程中存在与术前沟通不一致的情况,从而为后续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 不可复印材料: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记录、病程记录等主观性病历资料,不能复印或复制给病人,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例如,在某医疗事故争议中,患者家属试图获取病程记录,院方依法拒绝,并在双方在场时对该记录进行封存,待鉴定时由专业人员依规查阅。
及时申请鉴定
在发现可能存在医疗过失的情况下,应当尽早申请鉴定。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关键证据可能会丢失或难以获取。例如,在某案例中,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怀疑是医疗事故,但由于没有及时申请鉴定,部分关键的检验样本因保存时间过长而失去检测价值,最终影响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全面收集和保留证据
注意收集和保留与案件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医疗记录、诊断报告、实验室结果、手术报告、药物处方等。这些证据将对鉴定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在一个涉及药物过敏的医疗纠纷中,患者保存了完整的药物处方、用药记录以及过敏反应的相关检查报告,为鉴定机构准确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提供了充分依据。
鉴定医疗行为的合规性与注意义务履行情况
鉴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相关诊疗和护理规范规定的医疗行为,或者是否存在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例如,在某起医疗纠纷中,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未按照手术操作规范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经鉴定,该医疗机构存在明显的过错。
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
要选择具有资质、信誉良好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不同鉴定机构的专业水平和鉴定经验可能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机构有助于获得准确可靠的鉴定结果。例如,某些专门从事医疗事故鉴定的权威机构,拥有丰富的鉴定经验和专业的鉴定团队,其出具的鉴定报告更具公信力。
法律建议
- 对于患者或家属而言,一旦怀疑发生医疗事故,要及时与医疗机构沟通,妥善保管相关证据,并按照法定程序申请鉴定。在鉴定过程中,积极配合鉴定机构的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要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法律法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面对医疗纠纷时,要积极应对,配合鉴定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