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后去自首能否减轻责任

  • #肇事逃逸
  • #自首情节
  • #刑事处罚
  • #民事赔偿
  • #法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这种行为能否减轻责任呢?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帮助您清晰了解其中的法律规定。

在现实生活中,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一行为是否能够减轻责任,需要从刑事和民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刑事方面

  • 相关法律条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实际案例分析:例如,在某起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张某驾车撞倒行人后,因害怕承担责任而选择逃逸。但在逃逸数小时后,张某内心感到不安,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考虑到张某具有自首情节,在量刑时对其予以了从轻处罚。原本按照交通肇事逃逸的情节,张某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刑罚,但由于自首这一法定从轻情节,其刑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
  • 法律建议:如果发生交通肇事后不小心逃逸了,应尽快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试图隐瞒事实。因为自首是法定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主动自首有可能为自己争取到更有利的量刑结果。

民事方面

  • 相关法律条文:虽然在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上,并没有像刑事方面那样明确规定自首可以直接减轻赔偿责任,但自首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态度,有可能会征得对方的谅解,从而在民事赔偿的协商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实际案例分析:在另一起交通事故中,李某驾车与他人车辆发生碰撞后逃逸,随后又自首。在民事赔偿协商过程中,李某积极向受害方道歉,表达了自己的悔意,并主动承担了部分赔偿责任。受害方鉴于李某的自首和积极赔偿的态度,最终与李某达成了和解协议,李某的赔偿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减轻。
  • 法律建议:在发生交通肇事后逃逸又自首的情况下,要积极与受害方进行沟通协商,争取对方的谅解。可以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尽可能地弥补对方的损失。同时,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赔偿凭证、和解协议等,以备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后去自首在刑事方面是可以减轻责任的,这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在民事方面,虽然自首本身不能直接减轻赔偿责任,但通过积极的态度争取对方的谅解,有可能在赔偿数额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协商空间。因此,在发生交通肇事后,即使一时冲动选择了逃逸,也应尽快自首,并积极采取措施弥补自己的过错,以减轻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