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物权与他项权利到底有什么区别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作者
在法律领域,他物权与他项权利容易让人混淆。本文将深入剖析二者区别,引用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清晰理解这两个重要的法律概念。

在复杂的法律体系中,他物权与他项权利是两个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明晰二者的区别,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概念解析

  • 他物权:他物权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他人之物享有的进行有限支配的物权。源于罗马法,按罗马法理论,自物权(即所有权)以外的一切物权均可纳入他物权范畴。他物权以他人的所有权为前提而存在,通常仅体现为物权的某项权能或某一部分,实质上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学理上往往将他物权称为“不完全物权”或“限制物权”,并将其具体划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两类。例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是一种典型的他物权,农民通过与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获得对集体所有土地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收益等权利。
  • 他项权利:他项权利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是指在土地使用权和房地产所有权基础上,创设的针对他人的权利,如租赁使用权、典权、地役权、抵押权等。在房产交易中常见的他项权利主要是抵押权,当房屋所有权人向银行贷款时,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对该房屋享有他项权利。

法律条文依据

  • 他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三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些条文明确了他物权中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相关权利内容。
  • 他项权利:在房产他项权利方面,《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以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证书的房地产抵押的,登记机关应当在原《房屋所有权证》上作他项权利记载后,由抵押人收执。并向抵押权人颁发《房屋他项权证》。这一规定明确了房产他项权利登记及证书颁发的相关程序。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某村集体将一片土地承包给村民甲,承包期限为30年。在承包期内,村集体未经甲同意,欲将该土地收回另行发包给村民乙。在此案例中,村民甲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他物权,对承包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村集体擅自收回土地的行为侵犯了甲的他物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最终,法院判决村集体停止侵权行为,保障甲继续行使其土地承包经营权。 案例二:房产抵押权纠纷 市民丙购买房产时向银行贷款50万元,并以该房产作为抵押,银行取得他项权证。贷款期限届满后,丙未能按时偿还贷款。银行依据其享有的抵押权(他项权利),向法院申请拍卖该房产,以实现其债权。法院经审理后,依法支持了银行的请求,对该房产进行拍卖,所得款项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二者的区别

  • 概念性质不同:他物权是一种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他人之物享有的有限支配权,具有物权的法定性和绝对性等特征。而他项权利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物权,更多是在特定领域(如房地产等)基于所有权和使用权产生的针对他人的权利,侧重于对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某种限制或附加。
  • 范围不同:他物权的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多种类型,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等。他项权利的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土地和房地产领域,常见的如房产的抵押权、租赁使用权等。
  • 设立和登记程序不同:他物权的设立通常需要依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些还需要进行登记才能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例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需要通过出让、划拨等方式,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而他项权利的设立往往与特定的交易或行为相关,如房产抵押权的设立需要签订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登记,登记后核发他项权证。

法律建议

  • 对于涉及他物权的情况,无论是作为权利人还是义务人,都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或其他涉及他物权的合同时,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 在涉及他项权利的交易中,如房产抵押、租赁等,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未办理登记手续的,可能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从而导致自身权益受损。例如,购买设有抵押权的房产时,要核实抵押权的相关情况,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 当自身的他物权或他项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及时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采取法律行动前,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以便更好地支持自己的主张。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10篇相关文章

民法典物权是否包括用益物权

本文深入探讨民法典物权是否包括用益物权这一问题。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明确二者关系,同时为读者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知识。

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的区别是什么

在法律领域,排除妨碍和排除妨害看似相近,实则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从权利主体、权利基础、功能、举证责任以及是否适用除斥期间等方面详细剖析二者区别,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还会给出相关法律建议。

动产质权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动产质权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解读动产质权人的权利与义务,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及实际案例,让您清晰了解其内涵,为涉及相关法律事务提供实用的法律建议。

实现抵押权要具备何种条件

在法律领域,抵押权的实现涉及诸多条件。了解这些条件对于保障债权人利益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读实现抵押权需具备的条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相关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在法律领域,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是两个重要概念。本文将详细解析二者区别,引用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这两个概念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吗

在法律领域,担保合同与主债权债务合同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担保合同是否为从合同,引用相关法律条文剖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还会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其中法律要点。

留置权设立需要登记吗

在法律领域,留置权的设立是否需要登记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引用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为您提供实用的法律建议,助您明晰留置权设立的相关法律要点。

法人的人身权包括哪些

法人作为法律拟制的主体,也享有人身权。本文将详细解读法人的人身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和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法人在人身权方面的权益。

侵权责任法和相关法律有什么关系

侵权责任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颇为复杂且重要。本文将深入剖析这种关系,引用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清晰了解侵权责任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定位及作用。

合同有效期和合同履行期的区别

在合同相关的法律事务中,合同有效期与合同履行期的区别常令人困惑。本文将详细解析二者在含义、约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这两个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