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夫妻在选择离婚时,会考虑自己撰写离婚协议。那么,自己写的离婚协议究竟是否有效呢?答案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自己写的离婚协议是有效的。
一、离婚协议有效的法律依据及条件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离婚协议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才具有法律效力:
- 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离婚协议书必须是夫妻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例如,一方以威胁另一方生命安全为手段,迫使对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这种情况下签订的离婚协议就是无效的。因为这并非是受胁迫方真实的意愿表达。
- 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离婚协议书中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比如,关于财产分割,不能将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财产进行私自分配;关于子女抚养,不能约定剥夺一方探视子女的权利等。
- 不侵害国家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离婚协议不能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例如,夫妻双方为了逃避债务,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所有财产都归一方所有,这种行为就侵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该离婚协议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 依据该离婚协议书办理离婚证:离婚协议只有在双方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后,才会产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即使离婚协议内容符合上述条件,但如果双方没有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那么该协议也只是一份普通的合同,不具有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
二、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张某和李某经协商后,自己撰写了一份离婚协议,协议中约定将夫妻共同财产中的一套房产归张某所有,李某放弃房产份额。同时,双方在协议中明确表示是自愿离婚,并且对子女抚养问题也达成了一致意见。随后,双方凭借该离婚协议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在这种情况下,该离婚协议是有效的,因为它满足了离婚协议有效的各项条件。
案例二:王某和赵某自己写了一份离婚协议,协议中约定赵某不得探视子女。这种约定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因为探视权是法律赋予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法定权利,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予以剥夺。所以,这份离婚协议中关于探视权的约定是无效的。
三、实用法律建议
- 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合规:在撰写离婚协议时,要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对某些法律规定不太清楚,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 体现双方真实意愿:双方应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确保离婚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在签订协议前,要认真阅读协议条款,如有异议,应及时提出并协商修改。
- 明确具体事项:离婚协议应尽量详细、具体地约定各项事项,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债务承担等。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 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签订离婚协议后,双方应及时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使离婚协议生效。
总之,自己写的离婚协议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是有效的。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在撰写和签订离婚协议时,谨慎对待,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