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后公安局仍会调查的法律依据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不是案件的终结。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的侦查活动不会停止。例如,《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公安机关依然有责任和义务继续查清案件事实,以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二、结合实际案例看取保候审后公安局的调查情况
案例:张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被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机关并未停止调查。一方面,公安机关继续走访案发现场周边的居民,询问是否有看到可疑人员及相关线索;另一方面,通过调取案发现场及周边的监控录像,发现了张某在案发时段出现的更多踪迹。同时,对张某的通讯记录进行分析,排查其是否有与其他可能涉案人员的联系。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取证,公安机关最终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张某实施了盗窃行为,随后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三、取保候审后公安局调查的具体内容
- 补充证据:如果前期收集的证据还不够充分,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公安机关会继续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案件中,可能需要进一步调取银行流水、交易记录等财务资料,以准确认定犯罪金额等关键事实。
- 核实嫌疑人行为:确认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遵守相关规定,有无新的违法犯罪行为。例如,是否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是否干扰证人作证等。若发现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措施。
- 查清案件全貌:对于案件中尚未查明的一些细节和关联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例如,在涉及团伙犯罪的案件中,要进一步查清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涉案情况,以及各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等。
四、给相关人员的法律建议
- 对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首先,要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这是非常重要的。如不得随意离开指定区域、保持通讯畅通、随传随到等。其次,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争取宽大处理。例如,犯罪嫌疑人若能主动交代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犯罪事实,可能会被认定为自首情节,在量刑时会有所考量。
- 对于被害人:要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和证据,协助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有新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有影响案件调查的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总之,取保候审后公安局仍会进行调查,这是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要求。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还是被害人等相关人员,都应当正确认识这一点,并按照法律规定和要求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