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于约定保证期间有什么规定?


在法律当中,保证期间是指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通俗来讲,就是保证人需要承担保证责任的一个时间范围。如果债权人没有在这个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就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了。 2024年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约定保证期间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视为没有约定”和“约定不明确”的情况。若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和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就相当于这个约定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所以视为没有约定,此时保证期间按法律规定的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来算。而“约定不明确”常见的比如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这种模糊的表述也不能确定具体的保证期间,同样按照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计算。 另外,保证期间在法律上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不同。除斥期间一旦经过,实体权利就消灭了。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就会免除。比如在一般保证中,债权人需要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要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总之,2024年关于约定保证期间的规定在《民法典》中有清晰的条文,债权人和保证人在约定保证期间时要符合法律规定,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