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共同犯罪应具备哪些条件,共同犯罪的例外情形是什么?


在2024年,要判断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以及了解其例外情形,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从这个定义出发,共同犯罪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主体条件。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刑事责任年龄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比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是指行为人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如果一个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另一个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他们一起实施危害行为,就不构成共同犯罪。 第二,主观条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意味着每个犯罪人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和他人一起共同实施犯罪,并且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例如,甲乙二人合谋盗窃,甲负责望风,乙负责入室行窃,他们都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共同实施盗窃犯罪,并且都希望通过这种合作获取财物,这就具备了共同的犯罪故意。 第三,客观条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里的共同犯罪行为不仅仅指各犯罪人都实施了相同的犯罪行为,还包括他们的行为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犯罪整体。比如在上述盗窃案例中,甲望风的行为和乙入室行窃的行为相互配合,共同指向盗窃这一犯罪结果,这就是共同的犯罪行为。 接下来,我们看看共同犯罪的例外情形。 一是共同过失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例如,甲乙二人在工地操作起重机,由于两人都疏忽大意,导致起重机倒塌砸伤他人,他们的行为属于共同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而是分别根据各自的过失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是一方故意犯罪,另一方无故意的情况。比如,甲故意利用乙的不知情实施犯罪行为,乙没有犯罪故意,那么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单独承担故意犯罪的责任。再比如医生甲为了杀害患者丙,将毒药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让乙给丙注射,乙按照医嘱进行注射,导致丙死亡。这种情况下,乙没有犯罪故意,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 三是同时犯。即二人以上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同时或者近乎同时对同一目标实施同一犯罪的情况。例如,甲和乙互不相识,在同一时间到同一仓库盗窃,他们各自实施盗窃行为,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和配合,不构成共同犯罪,而是分别构成盗窃罪。 四是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犯罪。在共同犯罪过程中,部分行为人超出了共同故意的范围实施了其他犯罪行为,对于超出部分,其他共同犯罪人不承担责任。比如,甲乙共同入室盗窃,甲在盗窃过程中临时起意强奸了屋内的女主人,乙对甲的强奸行为并不知情,也没有共同的故意,那么乙只对盗窃行为承担责任,甲则要对盗窃和强奸行为分别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