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可变更合同的情况以及合同变更有哪些法律规定?


在法律领域中,合同变更指的是合同成立之后,尚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之前,基于当事人的意思或者法律的直接规定,不改变合同主体而使合同内容发生变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对合同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做一些修改。 2024年可变更合同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双方协商一致变更。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合同变更方式,只要合同双方都同意对合同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就可以按照协商好的内容变更合同。例如,在买卖合同中,买卖双方原本约定了交货时间,后来卖方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按时交货,和买方协商后,买方同意推迟交货时间,双方就可以对合同中的交货时间条款进行变更。 其次是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形。比如,甲将一批货物卖给乙,双方都以为货物是A型号,但实际上是B型号,这种情况下,因为存在重大误解,甲或者乙都有权请求变更合同。 再者是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按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比如,甲故意隐瞒产品的真实质量情况,诱使乙与其签订了购买合同,乙发现后就可以请求变更合同内容。 最后是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例如,甲威胁乙,如果不签订某合同就对其人身造成伤害,乙被迫签订了合同,乙就可以请求变更该合同。 关于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除了上述提及的变更情形外,《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四条还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也就是说,如果双方对合同变更的内容没有明确约定,那么就当作合同没有变更。此外,合同变更一般要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可能会影响合同变更的效力。总之,在进行合同变更时,一定要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变更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