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诈骗罪退赃法律有什么规定?


在2024年,对于诈骗罪退赃,我国法律有着明确且多方面的规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诈骗罪的定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就好比张三编造了一个虚假的投资项目,骗李四投入了一大笔钱,张三的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关于退赃,从司法实践和法律规定来看,它在整个司法程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这意味着,一旦构成诈骗罪,犯罪嫌疑人通过诈骗获得的所有财物,都必须返还给被害人或者被国家追缴。 在量刑方面,退赃是一个重要的从轻处罚情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情形,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也就是说,如果诈骗分子在一审宣判前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赃款全部退还,并且真心认罪、悔罪,那么在法律上是有可能得到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宽大处理的。 即使不符合上述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条件,积极退赃也会对量刑产生有利影响。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主动退赃表明犯罪嫌疑人有一定的悔罪表现,主观恶性相对较小,社会危害性也有所降低,法院通常会酌情从轻处罚。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退赃的时间、方式、数额等具体情况也会影响法院的量刑考量。例如,在侦查阶段就主动退赃,和在审判阶段才退赃,法院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积极主动与被害人协商退赃事宜,取得被害人谅解的,也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总之,2024年法律对于诈骗罪退赃有着明确的规定,退赃不仅是犯罪嫌疑人应尽的法律义务,也会对其量刑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涉嫌诈骗罪的人来说,主动退赃是一种正确且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