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关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有哪些?


非法集资是一种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在2024年,关于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在多部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 首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是专门针对非法集资问题的行政法规。根据该条例,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应当向集资参与人清退集资资金。清退集资资金来源包括:非法集资资金余额、收益,非法集资人及其他相关人员从非法集资中获得的经济利益,非法集资人隐匿、转移的非法集资资金或者相关资产,在非法集资中获得的广告费、代言费、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经济利益,以及可以作为清退集资资金的其他资产。若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不能同时履行所承担的清退集资资金和缴纳罚款义务时,先清退集资资金。 从刑事责任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涉及非法集资的罪名主要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而集资诈骗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集资案件的处理,法院会综合考虑非法集资的金额、涉及人数、造成的损失、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以及退赃退赔情况等多种因素来量刑。对于集资参与人,若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非法集资活动,一般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以便尽可能挽回损失。 总之,非法集资行为会面临行政和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组织者和协助者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同时法律也注重保护集资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清退集资资金等方式减少他们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