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恐吓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恐吓侮辱罪”这一具体罪名,与之相关的主要是侮辱罪和寻衅滋事罪(包含恐吓行为相关情形)。下面分别为您介绍这两个罪名在2024年的立案标准。 首先是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所谓的“暴力”,不是指对被害人的人身进行殴打、伤害等暴力行为,而是指为使他人人格尊严及名誉受到损害而采取的强制手段,比如强行给人泼粪、强行剥光他人衣服等。“其他方法”包括用口头、文字等方式对他人进行辱骂、嘲笑等。 “公然”则是指当着第三者甚至众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般来说,“情节严重”主要包括手段恶劣的,如当众将粪便塞入他人口中等;侮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如被害人不堪侮辱自杀的,因受侮辱导致精神失常的;多次实施侮辱行为的等。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其次是寻衅滋事罪中涉及恐吓行为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一)多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二)持凶器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三)追逐、拦截、辱骂、恐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四)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五)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六)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如果您认为自己遭遇了他人的恐吓侮辱行为,且可能符合上述立案标准,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视频、证人证言等,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