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庭外和解手续有哪些?


庭外和解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没有法院主持的情况下,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在2024年,进行庭外和解一般要遵循以下手续和流程: 首先是自行协商或第三方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就争议事项进行沟通协商,寻求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如果觉得自行协商有困难,也可以邀请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比如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等,来协助调解。这一阶段主要是双方表明自己的诉求和底线,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争取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该法规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的程序和要求,为第三方调解提供了法律支持。 其次是拟定和解协议。一旦双方达成了和解意向,就需要将协商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应当明确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纠纷的主要事实、和解的具体内容、履行的方式和期限等条款。协议的内容要具体、明确,避免产生歧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所以,和解协议最好采用书面形式,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再者是签字确认和解协议。和解协议拟定好后,双方当事人应当仔细阅读协议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字或盖章。签字确认意味着双方对协议内容的认可和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然后是履行和解协议。双方按照和解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和解协议,另一方可以根据和解协议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这里的其他法律文书就包括和解协议。 最后是告知法院。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后,要及时告知受理案件的法院。可以申请撤诉,终结诉讼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