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单位犯罪数额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于单位犯罪数额的认定,不同的犯罪类型有不同的标准。 首先,在经济犯罪领域,以常见的单位合同诈骗罪为例。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犯罪,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这里的数额认定主要依据单位通过合同诈骗行为实际骗取的财物金额。 其次,对于单位行贿罪。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构成单位行贿罪。根据法律规定,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当以单位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不过,如果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但具有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向3人以上行贿、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等情形之一的,也应当以单位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在单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犯罪数额的认定,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同时,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犯罪的情节、后果、犯罪单位的主观故意等,来准确认定单位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不断变化,相关的数额认定标准也可能会有所调整。因此,在具体案件中,要以最新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