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未签劳动合同发生工伤,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在2024年,如果企业遇到未签劳动合同的员工发生工伤的情况,应按照以下步骤采取措施: 首先,及时救治伤员。这是最为紧急且重要的一步。员工发生工伤后,企业有责任第一时间将受伤员工送往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其次,进行工伤认定申请。企业需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再者,准备相关材料。在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只要能提供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同样可以认定劳动关系。 然后,配合调查核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企业应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和证据。 最后,落实工伤待遇。如果员工被认定为工伤,企业要按照法律规定落实员工的工伤待遇。若企业为员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大部分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未缴纳工伤保险,那么相关的工伤待遇费用将全部由企业承担。《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总之,企业在遇到未签劳动合同员工工伤的情况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处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避免自身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