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递延收益的账务处理是怎样的?

我在一家公司做财务,最近遇到递延收益的账务处理问题。不太清楚该怎么入账、分摊,也不知道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比如政府补助形成的递延收益,该怎么规范操作。希望了解递延收益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和相关要点。
展开 view-more
  • #递延收益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简单来讲,就是企业已经收到了钱,但按照规定不能一下子都算作当期的收入,要在以后的期间逐步确认为收入。 在我国,关于递延收益的账务处理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等相关规定。首先,我们来看看递延收益的初始确认。当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例如,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用于购买环保设备的补助资金,在收到时,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这就好比你提前拿到了一笔钱,但这笔钱是和购买设备相关的,不能马上就当成自己的收入。 接下来是递延收益的分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分期计入损益时,我们借记“递延收益”,贷记“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相关)或“营业外收入”(与日常活动无关)。假设上述环保设备的使用寿命是10年,那么在这10年里,每年都要把一部分递延收益确认为收益。比如设备价值100万,补助资金20万,每年就把2万(20万÷10年)从递延收益转到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对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是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比如企业收到一笔政府补助,是用来补偿下一年度的研发费用,那么收到时先计入递延收益,下一年实际发生研发费用时,再把相应的递延收益转到当期损益。如果是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比如企业已经发生了环保治理费用,收到政府给予的这笔补偿款,就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在处置相关资产时,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还是以上述环保设备为例,如果设备使用5年后提前处置了,那么剩下的5年未分摊的递延收益就要一次性转到当期损益。 递延收益的账务处理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