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条款不明确会带来哪些不利后果?


在探讨担保条款不明确带来的不利后果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担保条款。担保条款是合同中为保障债权人债权实现,由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保证的条款。担保的方式多样,常见的有保证、抵押、质押等。 当担保条款不明确时,在不同的担保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不利后果。在保证担保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规定,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一般保证中,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这也意味着债权人在实现债权时会增加时间和精力成本,对于债权人来说可能会导致债权实现的不确定性增加。 对于抵押担保,如果抵押条款不明确,比如抵押物的范围、抵押登记的相关事宜等约定不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条规定,以本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若抵押条款不明确导致未办理登记或者登记有误,抵押权可能无法有效设立,债权人对抵押物的优先受偿权就得不到保障,债务人的债务风险相应增加。 质押担保也是如此,质押合同中质押财产的交付、质权的实现等条款不明确时,同样会引发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九条规定,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若交付方式、时间等条款不明确,质权的设立可能存在争议,影响债权人的权益。 此外,担保条款不明确还可能导致合同双方对条款的理解产生分歧,进而引发纠纷。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双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证明自己的主张,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 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后果,在签订包含担保条款的合同时,双方应当尽可能明确各项条款,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