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的产品属于假货吗?该如何赔偿?


首先来说,侵权的产品不一定都属于假货。侵权产品通常指未经授权就生产、销售的仿制品或冒牌货,这些产品可能在外观、包装等方面和正品很相似,试图欺骗消费者。不过有些侵权产品是在合法授权生产过程中,因某些环节违规操作导致侵权,产品本身质量和性能可能符合标准。 从法律认定角度,判断产品是否侵权,一方面看是否未经授权生产或销售;另一方面看产品质量、性能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是侵权产品不仅外观像正品,质量还低劣,给消费者造成实质性损害,就可以认定为假货。 接着讲讲赔偿问题。如果遇到侵权且被认定为假货的情况,消费者是有多种赔偿主张和维权途径的。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55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增加赔偿金额,通常增加的赔偿金额为消费者所购买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三倍。要是按此计算赔偿金额低于500元,那就按500元赔偿。要是涉及食品类商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十倍的购买价格赔偿。 在赔偿范围上,除了上述的惩罚性赔偿,还可能包括实际损失,也就是因侵权行为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比如销售额下降、品牌形象受损等,这部分侵权方要赔偿。另外,维权费用,像因维权产生的调查费、诉讼费、律师费等,也应由侵权方承担。 消费者在购买到假货后,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可以先与商家直接沟通,要求赔偿,不过要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商品是假货;也能向当地工商局或消费者协会等相关行政部门投诉,请求介入处理;还可以寻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合法调解组织帮助,协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若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可共同选择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结果虽不具法律约束力,但能作为后续诉讼证据;最后,消费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承担赔偿责任,诉讼过程中要提供充分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