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之间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应吗?
我和朋友私下约定了一件事,写了个简单的协议,现在有点担心这个约定有没有法律效应。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两人之间的约定能受到法律保护,什么情况下又没有效呢?
展开


两人之间的约定,在法律上一般被称为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那么,两人之间的约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应,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具有法律效应的约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比如说,两个成年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某件事情达成一致,并且约定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那么这个约定通常就是有效的,受到法律保护。 然而,存在一些情况会导致约定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与他人签订的约定就是无效的。另外,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比如,双方为了逃避债务而虚假约定财产归属,这种约定是没有法律效应的。还有,如果约定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也会被认定无效。 所以,两人之间的约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应,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判断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