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约定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
我和别人有一个民事约定,比如一起合作做个小生意,约定了各自的出资比例、利润分配等。但现在对方好像不太想按约定来,我就想知道我们这个民事约定到底有多大的法律效力,能不能约束对方,让对方必须按照约定办事呢?
展开


民事约定,通俗来讲就是人们之间就某些事情达成的一种协议。在法律上,它其实就是合同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这意味着只要约定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就可能具有法律效力。 同时,有效的民事约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说,签订约定的人得有能力对约定的事情负责,并且是真心实意想要达成这个约定,而且约定的内容不能违法、不能违背社会的基本道德和秩序。 如果一个民事约定满足了上述条件,那么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都有约束力。一旦一方不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另一方就有权依据约定和相关法律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