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是否需要公证才生效?
我和别人有个约定,写了书面的东西,不知道这个约定一定要去公证才会生效吗?不太懂法律这方面,也不确定不公证的话这个约定有没有法律效力,想问问专业人士给解答下。
展开


在法律上,约定并不一定需要公证才能生效。我们先来说说约定生效的一般条件。约定本质上是一种合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说,只要签订约定的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比如是年满十八周岁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双方是自愿达成约定,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意思表示真实;并且约定的内容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这个约定自成立时就生效了。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虽然公证可以增强约定的证明力,在发生纠纷时,经过公证的约定作为证据使用时,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但它并不是约定生效的必要条件。 比如,甲乙两人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双方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那么这份合同自双方签字时就生效了,即使没有进行公证,也具有法律效力。不过,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以公证作为生效条件,那么就必须经过公证,约定才会生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