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外账的审计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账外账是指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法定会计账册之外另外设立的账册。对于账外账的审计,有着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观察法是一种直观的审计方式。审计人员通过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设备、库存等情况,了解其生产经营的基本状况。比如,观察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人员数量,如果生产规模较大、人员众多,但账面上的收入和成本却与之不匹配,就有可能存在账外账。这就好比您去一家餐厅,看到里面顾客盈门,但账本上记录的营业额却很低,那就很可能有问题。 询问法也非常重要。审计人员可以向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等进行询问。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情况。在询问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被询问人的表情、语气和回答的内容是否合理。例如,询问销售人员业务提成的发放情况,如果回答含糊不清或者与账面记录不符,就需要进一步调查。 核对法是审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进行相互核对,检查其是否一致。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核对,如将销售收入与销售合同、发货单等进行核对。如果发现数据存在差异,就需要深入查找原因,看是否存在账外账的情况。这就像是对拼图进行比对,每一块都应该能完美契合,如果有不匹配的地方,就可能隐藏着问题。 分析法也是有效的手段。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如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发现异常情况。比如,计算企业的毛利率,如果与同行业相比明显偏低,或者毛利率波动异常,就需要进一步调查是否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等情况。就像观察一个人的身体指标,如果某项指标与正常范围相差较大,就需要进一步检查身体是否有问题。 此外,还可以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账外账的发生。审计人员可以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就有可能存在账外账的风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对于存在账外账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因此,准确运用审计方法和技巧,对于发现和打击账外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