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放人流程是什么?


取保候审放人的流程如下:首先是发起取保候审的申请,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代理律师等,都有权利提出取保候审申请 。 接着是取保候审的决定环节。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或者法院在收到申请之后,会在7日之内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答复。要是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需要报告给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人、检察长或者法院院长批准,同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这一步主要是相关机关对申请进行审核和决策。 然后是执行取保候审,公安部门作为执行部门,要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让其签名或盖章,还要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这能确保被取保候审人清楚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当满足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时,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要求,并说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义务的情况。办案单位会审核解除条件,若符合条件,案件承办人要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 如果采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在解除手续办理时,办案人员还要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其明确了取保候审的适用情形、决定机关、执行机关以及具体流程等内容,保障了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