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怎么量刑的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取保候审和量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的目的是在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暂时不被羁押。简单来说,就是让你在外面等着案子继续办理,而不是关在看守所里。 而量刑呢,是法院在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后,根据其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法决定对其适用的刑罚种类和幅度。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是量刑的基本依据。 具体到取保候审的案件,量刑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犯罪事实:这是量刑的基础,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等。比如,在盗窃案件中,盗窃的金额、盗窃的方式、是否造成他人损失等,都会影响量刑。 犯罪性质:不同性质的犯罪,量刑标准也不同。例如,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的量刑侧重点就不一样。 情节:这里的情节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犯罪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情节。如果有自首情节,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如果有立功表现,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悔罪态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的表现,如是否遵守规定、是否积极退赃退赔等,也会作为量刑的参考因素。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可能会影响量刑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量刑。它只是一种强制措施,与最终的量刑没有必然联系。最终的量刑是由法院根据上述各种因素综合判断后作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