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疗纠纷鉴定是怎样的?


医疗纠纷鉴定是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对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进行专业评判的活动,对于明确责任、解决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从鉴定机构、流程、费用和效力等方面为你详细介绍北京医疗纠纷鉴定的相关情况。 首先是鉴定机构。在北京,医疗纠纷鉴定主要由两类机构承担。一类是医学会,它会组织专家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另一类是司法鉴定机构,这类机构可以进行医疗过错、因果关系等方面的鉴定,具有较强的中立性和专业性。 其次是鉴定流程。一般来说,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如果协商不成,也可以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移交或者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鉴定时,鉴定机构会要求医患双方提交相关材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等。之后,鉴定机构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专家会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并出具鉴定报告。 关于鉴定费用,其数额通常根据鉴定的项目和复杂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费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司法鉴定费用则由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在实践中,鉴定费用通常由申请鉴定的一方先行垫付,最终根据鉴定结果和责任划分由双方分担。 最后是鉴定结果的效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纠纷的参考。司法鉴定结论在诉讼中具有重要的证据效力,人民法院会根据鉴定结论,结合其他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作出公正的判决。不过,无论是哪种鉴定结论,当事人如果对其有异议,都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需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 总之,北京的医疗纠纷鉴定有明确的机构、规范的流程、合理的费用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效力。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应了解相关的鉴定知识,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