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是否可以用默认的方式作出?
我和别人有个事儿,对方没明确说答应,但好像通过一些行为默认了。我就想知道在法律上,这种默认能不能算对方作出了承诺呀?我担心之后有纠纷,不知道这种默认有没有法律效力。
展开


在法律层面,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一般来说,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下面为你详细解读承诺能否以默认方式作出。 首先,通常情况下,单纯的沉默或者不作为并不构成承诺。因为承诺作为一种意思表示,需要有明确的表达,让要约人知晓受要约人同意要约内容。这是为了保证双方意思表示的清晰和明确,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条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是,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这意味着,正常情况需要通过积极的通知来作出承诺。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形下,默认也可能被认定为作出了承诺。一种情形是根据交易习惯。交易习惯是在一定地域、一定行业内长期形成的交易方式和规则。如果在某一行业中,双方以往的交易都是以某种默认的方式来表示承诺,那么在本次交易中,同样的默认方式也可能被认定为有效的承诺。例如,在长期的业务往来中,供应商每次将货物送到客户处,客户未提出异议并接收货物,就视为接受订单,这种情况下的默认就具有承诺的效力。 另一种情形是要约中明确表明可以通过默认的方式作出承诺。如果要约人在要约中明确规定,受要约人在一定期限内不作出反对表示,就视为同意要约内容,那么受要约人的沉默就可能被认定为承诺。不过,这种约定必须明确、具体,并且要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综上所述,承诺一般不能单纯以默认方式作出,但在符合交易习惯或者要约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默认可以构成有效的承诺。在实际生活中,为了避免法律风险,建议在进行重要交易时,尽量采用明确的通知方式作出承诺,确保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清晰明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