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约定离婚后财产分割吗


可以约定离婚后财产分割。在我国,遵循民商事意思自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不违反法律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民事事务。 如果离婚后所达成的财产分配协议充分反映了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并且未违反任何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同时签订协议的双方均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那么这样的协议是合法有效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一项民事法律行为要想被认定为有效,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行为人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就是说签协议的人得有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其意思表示应当真实,也就是真心想这么约定,不是被强迫或者有重大误解;最后,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不能通过协议去干违法或者违背道德伦理的事。 另外,《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这也说明法律支持夫妻双方先自行协商财产分割问题。 不过要注意,离婚后新约定的财产分割协议是双方的内部约定,不具有公示效力,所以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举个例子,如果夫妻一方之前对外有债务,为了逃避债务和另一方约定把财产都归另一方,而债权人并不知情,那这个约定对债权人是没有约束力的。 相关概念: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意志是独立的、自由的,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简单说就是能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像成年人一般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小孩或者精神有问题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就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善意第三人:是指在某一民事法律关系中,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存在某种情形而参与该民事法律关系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