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放火烧柴火垛是否能立案?


故意放火烧柴火垛是否能立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放火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指的是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里的危害公共安全,意味着这种行为可能会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而在判断故意放火烧柴火垛是否能立案时,关键就在于该行为是否达到了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柴火垛处于人员密集区域,或者周边有其他易燃物、建筑物等,那么放火烧柴火垛的行为就很有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火灾,从而危害到公共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通常会予以立案侦查,因为该行为已经符合放火罪的立案标准。 然而,如果柴火垛处于较为偏远、孤立的位置,周围没有其他重要的公私财物,且放火烧柴火垛的行为也不会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那么可能就不构成放火罪。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行为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此时,放火烧柴火垛的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从而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理。 所以,故意放火烧柴火垛是否能立案,要综合考虑该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