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诉讼的公司是否可以解散?


在探讨存在诉讼的公司是否可以解散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公司解散的概念。公司解散是指已经成立的公司,因公司章程或者法定事由出现而停止公司的经营活动,并开始公司的清算,使公司法人资格消灭的法律行为。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了公司解散的几种情形,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也就是说,公司是否可以解散主要依据这些法定情形,而不是单纯看是否存在诉讼。 当公司存在诉讼时,如果符合上述法定解散情形,公司依然可以解散。例如,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即便公司正在诉讼中,也可以按照章程规定进行解散程序。不过,在公司解散过程中涉及诉讼,需要妥善处理诉讼相关事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公司在清算期间,有关公司的民事诉讼,应当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公司成立清算组的,由清算组负责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尚未成立清算组的,由原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这意味着,即使公司进入解散程序,诉讼也不会因此而终止,而是要继续进行,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另外,如果公司是因为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这里同样没有规定存在诉讼就不能请求法院解散公司。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状况等,来判断是否支持公司解散的请求,而不是因为存在诉讼就直接否定公司解散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存在诉讼的公司是可以解散的,只要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解散情形。在解散过程中,要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好诉讼相关的事务,确保公司解散程序合法、有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