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知假买假是否仍可以获得双倍赔偿?


在讨论消费者知假买假是否仍可获得双倍赔偿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所谓“知假买假”,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已经知晓该商品为假冒伪劣产品。而“双倍赔偿”,是法律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商家欺诈行为所作出的一种惩罚性赔偿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里强调了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是获得赔偿的关键因素。 对于知假买假是否能获得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消费者是知假买假,只要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仍然可以主张赔偿。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商家的欺诈行为。商家不能以消费者知假为由逃避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只要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信息,就构成欺诈。例如,商家将假冒品牌的商品当作正品出售,消费者即使有所怀疑,但商家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欺诈,消费者有权获得赔偿。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知假买假的消费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其购买行为可能是出于获取赔偿的目的,而非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消费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支持其获得双倍赔偿的请求。但这种观点在实际应用中相对较少,而且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意味着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知假买假的消费者是可以获得赔偿的。 综上所述,消费者知假买假是否能获得双倍赔偿不能一概而论。在食品和药品领域,消费者知假买假可依据相关规定获得赔偿。在其他领域,如果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也有很大可能获得赔偿,但最终结果还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由法院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