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人后能通过检测找证据吗?
我被狗咬伤了,但是狗主人不承认是他家狗干的。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通过一些检测手段来找到狗伤人的证据,比如做什么检测,这些检测结果在法律上是否有效,我该怎么做才能维护自己权益。
展开


在狗咬人事件发生后,是能够通过检测来寻找证据的。从法律角度看,这涉及到民事侵权责任中的证据收集问题。 在民事侵权案件里,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所以当被咬人主张是某只狗咬伤自己,就需要提供相应证据。 检测手段有多种。比如可以对伤口残留的唾液进行DNA检测。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提取伤口处唾液中的DNA信息,与疑似咬人的狗的DNA样本进行比对,如果匹配度达到一定标准,就能有力证明是这只狗咬伤的。这种DNA检测结果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被作为重要的证据来采信。 另外,还可以检测狗的毛发等其他遗留物。如果在事发现场或者伤者身上发现有疑似咬人的狗的毛发,同样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测来确定其与涉事狗的关联性。 这些检测证据具有较高的证明力。不过,在进行检测时,要注意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最好是在报警后,由警方介入,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测。这样获得的检测结果,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会更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能更好地帮助被咬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