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能买通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它在司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案件的公正裁决提供专业的依据。那么,司法鉴定能买通吗?答案是坚决不能。 首先,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了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有人试图买通司法鉴定人,而鉴定人接受买通并作出虚假鉴定,那么鉴定人就可能构成伪证罪。 此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十三条也明确规定,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一)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三)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绝出庭作证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再者,司法鉴定机构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司法鉴定机构需要遵循相关的鉴定程序和技术标准,鉴定过程通常会有详细的记录和监督。同时,鉴定报告需要经过审核和审批等环节,不是某一个人能够随意操纵的。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如果一方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法院也会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鉴定程序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查。 综上所述,从法律的严格规定到鉴定机构自身的管理和监督,都不允许司法鉴定被买通。任何试图买通司法鉴定的行为不仅违背法律规定,还会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