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后判给母亲,还能分到土地吗?


在探讨父母离婚后判给母亲是否还能分到土地这个问题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土地分配的相关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并且,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也就是说,只要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对于父母离婚后孩子判给母亲的情况,如果孩子的户口依然保留在原集体经济组织,那么其作为该集体的成员身份并未改变,就仍然享有土地分配的权利。因为土地分配是以集体成员资格为基础的,并非取决于父母的婚姻状况或者抚养权的归属。例如,某村的小张,父母离婚后他随母亲生活,但户口仍在村里,那么在村里进行土地调整或者分配时,小张就和其他村民一样,有权利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土地。 然而,如果孩子的户口随着母亲迁离了原集体经济组织,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一旦户口迁出,其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也就相应丧失。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不再具有该集体成员资格的人,通常就不能再参与原集体的土地分配。不过,如果迁入的新集体经济组织已经给其分配了土地,那么其在新集体中拥有土地权益;若新集体尚未分配土地,原集体也不应收回其承包地。比如小李,父母离婚后随母亲将户口迁到了另一个村,新的村子给小李分配了土地,此时小李在原村就不再享有土地分配权;若新村子还未分配土地,原村不能随意收回小李之前承包的土地。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使孩子户口未迁出,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影响土地分配。比如村里有特殊的村规民约,规定了某些情况下不参与土地分配,但村规民约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如果村规民约不合理地剥夺了孩子的土地分配权,孩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父母离婚后判给母亲,孩子能否分到土地,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也就是户口是否还在原集体。同时,要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当遇到土地分配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