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继承人没死,继承能开始吗?


在探讨被继承人没死时继承能否开始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明确一下“继承开始”的概念。继承开始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时,其财产依法转移给继承人的这个时间点。通俗来讲,就是从被继承人去世那一刻起,他的财产才能按照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分配给相应的继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这一规定清晰地表明,被继承人死亡是继承开始的法定要件。 为什么法律要这样规定呢?这是因为在被继承人在世时,他对自己的财产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和处分权。他可以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处分自己的财产,他人无权干涉。只有当被继承人死亡后,其民事权利能力才消灭,此时他的财产才需要通过继承的方式进行处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被继承人没死就开始所谓的“继承”,会引发诸多问题。比如,被继承人可能后续改变主意,想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其他安排,或者被继承人可能还需要用这些财产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如果提前进行“继承”,就限制了被继承人对财产的自由处分权,也可能导致财产分配不符合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 不过,虽然在被继承人没死时继承不能开始,但被继承人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提前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安排。遗嘱是被继承人在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自己的财产在死后如何分配所做的意思表示。遗嘱在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发生法律效力。这样,既尊重了被继承人对财产的处分权,又能在其去世后按照其意愿进行财产分配。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继承人没死时,继承不能开始。只有当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定事实发生时,继承才会依法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