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可以报警处理吗?


网络诈骗是可以报警处理的。在我国,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警。《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遭遇网络诈骗,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时尽量携带相关证据材料,比如和诈骗分子的聊天记录、向诈骗分子银行账户的转账记录、银行流水、诈骗分子提供的网站和手机APP等,这些证据对于公安机关侦破案件非常关键。 公安机关在接到报警并立案后,会依据案件情况开展侦查工作。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五十四条,对于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等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公安机关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犯罪证据。证据充足后,会按照程序对犯罪人进行逮捕,并将案件材料送检察机关审查。检察机关认为证据充足应当起诉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由人民法院审理并判处刑罚。 另外,关于网络诈骗的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关概念: 网络诈骗: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通过虚假信息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 立案: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等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技术侦查措施:公安机关为了侦破特定犯罪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审批,采取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