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能否通过仲裁解决?
我遇到了医疗事故纠纷,和医院协商解决不了,听说 可以通过仲裁处理,但是不太确定医疗事故纠纷适不适合用仲裁这种方式。我想知道法律上到底允不允许医疗事故纠纷进行仲裁,仲裁对我这种情况可不可行。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医疗事故纠纷是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仲裁的概念。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选定的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裁决。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为仲裁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医疗事故纠纷虽然可能涉及到人身损害赔偿等方面,但其中也包含了财产权益的争议部分。比如,因医疗事故导致患者额外的医疗费用支出、误工费等经济损失,这些都属于财产权益的范畴。同时,只要医患双方在纠纷发生前或者发生后达成了仲裁协议,就可以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不过,仲裁具有自愿性和排他性。自愿性体现在必须有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排他性则是指一旦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再向法院起诉,除非仲裁协议无效。所以,在考虑通过仲裁解决医疗事故纠纷时,医患双方要充分了解仲裁的特点和程序,并且谨慎签订仲裁协议。
此外,仲裁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仲裁程序相对灵活,不像诉讼程序那样严格和繁琐,能够更快地解决纠纷,节省时间和成本。而且仲裁一般是不公开进行的,这对于保护医患双方的隐私和商业秘密比较有利。不过,仲裁裁决也具有终局性,一旦作出,当事人就不能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 仲裁方式解决医疗事故纠纷时,当事人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权衡利弊后再做决策。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