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可以报警家庭暴力吗


未成年人当然可以报警家庭暴力。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家庭暴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简单来说,要是家里有人对你拳打脚踢、把你捆起来限制你自由,或者老是骂你、吓唬你,这些都可能算家暴。 从法律赋予的权利角度讲,未成年人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完全有权利报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都可以采取措施来应对家暴,报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 再说说报警后的处理。一旦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他们会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要是未成年人因为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就算情节比较轻,没达到刑事处罚的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 ,实施家庭暴力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也会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另外,法律还规定了一些强制报告的义务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所以,就算未成年人自己因为害怕等原因没报警,这些机构和工作人员发现了也有责任报警。 相关概念: 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特定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