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抵押财产能否继承?


在民法典的框架下,抵押财产是可以继承的。下面为您详细解读相关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抵押财产和继承的概念。抵押财产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而继承则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合法的财产和权益依照法律规定或遗嘱由其继承人承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规定,分割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但是,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这表明,继承人在继承抵押财产时,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抵押债务。也就是说,虽然可以继承抵押财产,但不能逃避该财产上所附带的抵押责任。 当继承人继承了抵押财产后,对于债权人来说,其对抵押财产所享有的抵押权不受影响。债权人依然有权就该抵押财产优先受偿。例如,被继承人以房屋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继承人继承该房屋后,银行的抵押权依然存在,如果被继承人的债务未还清,银行有权在债务到期时对该房屋行使抵押权。 不过,继承人也有一定的选择权。如果抵押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的债务,继承人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债务,从而完整地取得抵押财产的所有权。如果抵押财产的价值小于债务,或者继承人认为承担债务不划算,也可以选择放弃继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放弃继承后,继承人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综上所述,民法典中抵押财产可以继承,但继承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好抵押债务问题。在面对抵押财产继承时,建议继承人仔细评估财产价值和债务情况,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