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诉讼中公证书是否能撤销?
我在遗产继承诉讼中,对方拿出了一份公证书,我对这份公证书的内容有异议,怀疑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我想知道在这种遗产继承诉讼的情况下,这份公证书能不能被撤销,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和走什么流程呢?
展开


在遗产继承诉讼中,公证书是有可能被撤销的。下面为你详细解释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公证书。公证书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后所出具的法律文书。在遗产继承中,公证书常被用于证明遗嘱的真实性、继承人的资格等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予以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公证书有其他错误的,公证机构应当予以更正。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发现公证书存在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就可以申请撤销。 在遗产继承诉讼中,如果一方对对方提供的公证书有异议,要想撤销该公证书,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公证书存在错误。比如,能够证明遗嘱公证书中的遗嘱并非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或者公证书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等。 一旦有了相关证据,当事人可以向出具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申请。公证机构在收到复查申请后,会进行调查核实。如果经调查确实发现公证书存在问题,公证机构会按照规定撤销公证书。 如果公证机构拒绝撤销公证书,当事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对该公证书的效力进行认定。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是否撤销公证书的判决。 总之,在遗产继承诉讼中,公证书并非不可撤销。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公证书存在问题,通过合法的程序,是可以实现撤销公证书的目的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处理遗产继承等重要事务时,要确保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