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父母能否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


在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父母是可以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这不仅是基于道德伦理层面的要求,更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为支撑。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赡养义务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在生活上照料父母,在精神上给予父母慰藉的责任。这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法定义务,不能随意放弃或拒绝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明确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也就是说,当父母年老体弱、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时,子女有义务为父母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以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对赡养义务作出了详细规定。该法第十四条指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第十五条规定,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父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父母可以先与子女进行协商沟通,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并给付赡养费。若协商不成,父母可以向有关部门,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子女所在单位反映情况,请求调解。调解仍无法解决问题的,父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父母的实际生活需求、子女的经济状况等因素,依法判决子女给付一定数额的赡养费。在判决生效后,如果子女仍拒不执行,父母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权益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父母完全有权利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并且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来支持这一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