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赠予房产后还能撤销吗?


在探讨父母赠予房产后能否撤销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明确赠与的相关概念。赠与是指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就房产赠与而言,通常涉及签订赠与合同以及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等环节。 一般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对于房产赠与,当房产完成过户登记,也就是权利转移之后,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了。 不过,《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也规定了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的法定情形。第一,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比如,受赠人对赠与人实施了暴力伤害行为,或者通过其他手段严重损害了赠与人的财产权益等。第二,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这里的扶养义务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等方面,如果受赠人有能力却不履行这些义务,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第三,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果赠与房产时双方约定了受赠人要承担某种义务,如照顾赠与人生活等,而受赠人没有履行,赠与人也有权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这是为了督促赠与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交易的稳定性。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赠与人就可能丧失撤销赠与的权利。 另外,如果是因为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父母想要撤销房产赠与,需要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情形。而作为受赠人,如果遇到父母提出撤销赠与的情况,也应该冷静分析,依据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和证据来做出公正的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