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后,当事人能否再次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我之前有个仲裁案件,仲裁裁决出来后对方去法院申请裁定不予执行,现在法院真的裁定不予执行了。我就想知道,这种情况下我还能不能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呢?心里实在没底,希望懂法律的朋友帮我解答下。
展开


在探讨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后,当事人能否再次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明确相关的法律概念。仲裁,简单来说,就是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而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意味着该仲裁裁决在执行层面不被法院认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这并不直接适用于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情况。 当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因为,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后,原仲裁裁决的效力实际上已经受到否定,原仲裁协议也可能因此失去了继续约束双方当事人的基础。 所以,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不能直接再次依据原来的仲裁协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是需要双方重新达成仲裁协议,才可以再次申请仲裁。如果双方无法达成新的仲裁协议,那么当事人可以选择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纠纷。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遇到仲裁裁决被裁定不予执行的情况,当事人应当冷静分析自身情况和需求。如果希望通过仲裁解决纠纷,就要积极与对方沟通,尝试达成新的仲裁协议。如果认为诉讼更适合解决问题,就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